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不是37℃!多项研究发现,人类体温37℃成历史,

来源:中国史研究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8-09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为什么体温升高,免疫力上升;体温下降,免疫力也跟着下降呢? 疫情期间,每天少不了的是测量体温。一直以来,37℃是我们认知里面的人体正常体温,但是每次测体温反而在35℃~

为什么体温升高,免疫力上升;体温下降,免疫力也跟着下降呢?

疫情期间,每天少不了的是测量体温。一直以来,37℃是我们认知里面的人体正常体温,但是每次测体温反而在35℃~36.7℃之间浮动。

事实上,人类体温下降是更有利于健康,更能适应环境,还是变得更弱,目前还没有可靠的研究数据明确答案。

37℃被设定为人体体温,这一数据是怎么得来的呢?

“体温正常!”这可能最近我们最常听到的话了。

此外,加州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也发现,生活在南美洲一个原始部落的人群体温也在不断下降。2002年开始,研究人员就开始对部落人群的体温进行记录,当时平均体温是37℃。16年后,到了2018年,他们的平均体温不再是37℃,而是下降到了36.5℃。其中,男性体温的下降速度比女性更快。

奇怪的是,为什么中间值偏偏是37℃,不是20℃,更不是40℃呢?

虽然体温升高免疫力也会跟着升高,然而想靠升高体温去加强免疫力肯定是不靠谱的

一是与环境温度更适宜有关,现在一台空调就可以解决制冷制热的问题,人类的体温也会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,也就是说,实际上人类依然处于物种演化的过程中。

大部分真菌的活动温度在4-30℃之间,只有小部分真菌可以在37℃以上的环境中生存。也就是说,提高体温可以杀灭更多真菌,但体温提高的同时也需要消耗更多的热量,最终,在两者之间,人类似乎找到了平衡点。

[1]《36.8℃,稳到不行的体温何时出现?《自然》:答案在2亿年前的耳朵里》.学术经纬. 2022-07-21

日本医学博士石原结实在他的书《36.5度决定健康》中指出,医学研究发现,当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时候,体温每升高1℃,免疫力就会提高5-6倍。相反,体温每下降1℃,免疫力就会降低30%以上。

不过,随着环境的变化,人类的正常体温似乎下降了。

原因可能与基础代谢率有关。体温和基础代谢率密切相关,体温降低,可能说明代谢不好。代谢不好,机体就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,增加生病的风险。

原来,在远古时候,哺乳动物也是冷血动物,经过不断的进化,才成了恒温动物。一项发表在《自然》上的研究,通过推测化石的细节、耳朵里的一些细微管道,分析认为大约在2.33亿年前,适合恒温动物体温的内耳结构出现,恒定的体温也大约在此刻出现。

自然界存在种类繁多的真菌,比如蛙壶菌、熊蜂微孢子虫、团孢霉等。对于哺乳动物来说,尽管可以接触4000多种真菌,但能被感染的大约只有500种左右,而且大部分不会致病。其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,除了免疫系统,还有体温。

恒温动物能够调节自身温度,更能适应复杂的环境。

当然,体温不是一个固定的值,而是一个温度范围,包括深部体温和体表体温。临床上,体温指的是平均深部体温。比如,直肠的体温在36.5℃-37.7℃之间,最接近深部体温;腋下的体温在36℃-37℃之间;口腔舌下的体温在36.3℃-37.2℃之间。

2020年,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一个研究团队发现,从工业革命以来,美国人的体温就在不断下降,在不到200年的时间里,就从37℃降到了36.6℃,下降了0.4℃。

[2]Myroslava Protsiv, Catherine Ley, Joanna Lankester, Trevor Hastie, Julie Parsonnet (2020) Decreasing human body tempera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eLife 9:e .2021-09-08

其实,体温下降不管好还是坏,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提醒,也让我们更加重视体温。如果日常生活中,出现体温异常升高或降低的情况,应提高警惕,及时就医检查,找到原因。

要从19世纪50年代说起,德国内科医生温德利希收集了约25000人的腋下体温数据,然后算出中间值为37℃。就这样,37℃的标准体温被收录,并且慢慢成为了常识。

二是与人体炎症减少有关,炎症会加快新陈代谢的速度,使体温升高。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,炎症减少,体温也有可能会降低。不过,这些说法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可。

文章来源:《中国史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syjqks.cn/zonghexinwen/2022/0809/942.html



上一篇:《房山碑刻通志》全卷出版发行!为房山历史文
下一篇:建筑历史学者刘妍:木拱廊桥频繁重建,其原因

中国史研究投稿 | 中国史研究编辑部| 中国史研究版面费 | 中国史研究论文发表 | 中国史研究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中国史研究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